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德润宝鸡”家风建设活动 > 正文

我的家风故事:父亲的“苛刻”

时间:2021-07-20 09:09  来源: 岐山县蔡家坡车站供电所   作者:肖亚科   点击:

我亲爱的父亲,已走了四年有余。每当回忆起父亲给我讲述过的那些事情,虽然年代久远,却言犹在耳,父亲他老人家虽没有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他对我们的言传身教却令我终身难忘。

1951年5月,父亲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不久,因为父亲在解放前接受过近五年教育的缘故,上级随即安排父亲担任班长兼文化教员。后因表现突出于1952年4月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父亲经常做连队战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导战士在日常训练中践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父亲以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求自己,同时又用温情和人性的光辉温暖着连队的战士。

我的父亲,不但善良,性子也很“苛刻”。

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未曾经历过那个苦难的年代,而关于那个年代贫困生活的了解,大多来自母亲的描述。我的姐姐出生于1960年,百废待兴,又逢三年自然灾害,家里没有男劳力,虽说男女一同在农业社上工,但挣的工分比男的少,母亲还要喂养姐姐。经常饿得发晕,就给父亲说,你是食堂管理员,难道就不能往家里拿点馍或菜吗?哪怕一周拿一个馍也我就知足了。

就我看来,母亲的想法是符合当时境况的。她只是一位辛辛苦苦、紧巴巴过日子的家庭妇女,而父亲却没有丝毫犹豫就拒绝了。我现在想不出父亲当时是用什么样的说辞让母亲放弃她那样的想法,能够想象到的是他严肃的神色与绝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国家一分一毫的正气凛然。

听母亲说,父亲后来只是说,以后我少吃点,就用我的粮票给你们娘俩买馍。于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从自己的口粮里省出来些,给母亲买馍吃。而正值青年的父亲,因为那时总是吃不饱,为此落下了浮肿病根。

而父亲的“苛刻”,并未因身体病痛的“教训”有一丝转变。

父亲单位南边的村子是蔬菜队,尤其大白菜种得好,队上指定专人根据食堂需求量送菜,每次由父亲对菜验质验量。一次,父亲在称重时,发现白菜少了两斤多。原来,他们队长想让食堂常年买他们的菜,于是想给父亲拿两斤菜作为“回扣”。父亲严词拒绝,“这样坚决不行!做一次就有下一次,不光给单位带来了损失,也给我脸上抹黑。坚决从实记账!”

母亲知道这件事后,埋怨父亲,你何必那么认真?顺路拿回来就好了,就两斤菜,为了公家的事你至于吗?你看孩子饿成啥样了?父亲说,领导让我当管理员,那是信任我、放心我,我能从穷苦出身参军入伍入党,现在在单位还是党支部委员,我要对得起部队首长和厂领导的教导和信任!

姐姐读高中时,父亲担任厂革委会副主任。她的同学们都说,你父亲是领导,即使你大学录取不上还可以当工人。那时候当工人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姐姐先试探着给父亲说了自己想法,没想到父亲义正辞严地断然拒绝,并且告诉姐姐,自己身为厂副职领导决不会营私舞弊,想出人头地就好好读书争取考大学。姐姐边学习边周末在农业社挣工分,由于精力有限无法兼顾,所以耽误了学习没有考取大学。

农业社繁重的劳动使得姐姐身体吃不消,婆婆就让父亲在厂里“安排”一下姐姐招工的事,姐姐出身好,年龄也符合,完全符合要求。但父亲就是不同意,却将招工名额让给了别人,还说要么让姐姐复读,要么回农业社挣工分,正好家里缺劳力。就这样,姐姐为挣工分中断学业至今务农,母亲到现在还总是埋怨父亲,说困难时期他那样耿直,何苦?若是稍微灵活一点,她也不至于受那么大的罪,还把招工名额让给别人,自己的孩子在家务农,你说冤不冤?

多年后,我渐渐理解了父亲。我对母亲说,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时刻没有忘记党性,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使得父亲在何时何地都没有做过任何有损组织、单位的事情。您确实这辈子过得辛苦,但是您也为父亲有这样的原则而感到踏实、骄傲,不是吗?

在村里,除了父亲的老师是解放前入党,下来就属父亲党龄最长。每到年底镇党委慰问时,父亲乐呵呵的说党组织没有忘记他。就在临去世的前一年底,村党支部发了本崭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虽然看了好多遍,但父亲拿着放大镜还是认真地看。

年轻的时候,我问父亲您那时候这么做得到了什么?母亲饿得发晕,自己饿得落下浮肿病,姐姐招工为什么不能灵活一点?就拿几个馍又不是大事。父亲说不要小看一点小事,往往小事的背后就是大事,你的岗位很重要,每天从你手里经过的电费金额大,不要掉以轻心。自律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要经受住长期的考验,要保持高度责任心,不要被外来的诱惑侵蚀。

退休后的父亲得知我在单位是收费员岗位,结合自己在单位经验给我定下三条规矩:一是不要嫌麻烦,每天记账,每笔记帐,防止忘记,保管好票证字据就是钱;二是时刻牢记钱是国家的,不要有歪心思;三是不准打麻将。多年来我一直遵循父亲教诲,未敢忘记一点一滴。

父亲虽然不是高官,但他对我们的教育令人终身难忘。父亲的故事而今也影响着我的孩子,无论学业成绩如何,我欣慰孩子有着良好的品德和可贵的人格。因为她也明白,她的爷爷——我的父亲始终以共产党员的党性在严格要求自己,对家人很“苛刻”,但对集体和单位是无私的!

版权所有:中共宝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宝鸡市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07501330号-2 
推荐使用IE7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024×768以上分辨率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