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为荣、重清廉;德为基、重品尚;学为高、重贤良……这是我们村白家的家训,白家祖上曾出过明朝山西巡按白鸾,白鸾一生为官清正廉洁,弹劾不避权贵。作为党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本村优秀传统家风家训,带头‘立家风、践家风、书家风、议家风、诵家风、扬家风’,以良好家风带动社风民风转变。”在渭滨区神农镇益门堡村,党支部书记刘小利利用家风家训馆对党员开展教育。

近年来,渭滨区纪委监委把基层廉洁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下大力气推进村、社区家风家训馆建设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渭滨区《关于村级“家风家训馆”及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的实施方案》,邀请村史研究专家、文化界人士和本地儒士雅客开展调研座谈,按照镇镇有亮点、村村有特色的思路,坚持因村制宜,一村一策推进家风家训馆建设工作,全区97个村、社区全部建成家风家训馆、家风家训文化墙和社区廉政文化活动中心。
“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渭滨区把家风家训馆作为开展活动的重要阵地。针对部分家风家训馆设施老化破损,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妇联等单位指导各村、社区及时进行更新修复,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最新重要论述纳入宣传内容,组织进一步挖掘革命先烈、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脱贫攻坚先进等各类典型家风故事进行集中展示,下大力气建好基层家风宣传阵地。同时,渭滨区纪委监委还联合区妇联、区关工委等单位投资50万元规划建设渭滨区家风家训馆。
“在高标准建馆的基础上,我们还着力在家风家训馆作用发挥上下功夫,不断创新和丰富以家风家训馆为载体的各项活动。”渭滨区纪委常委史发强这样介绍。为此,渭滨区纪委监委联合区文明办、区委宣传部、区妇联、区关工委办公室和镇街,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家属参观家风家训馆,开设“清风家学堂”,把家风家训专题讲座、道德讲堂、廉洁家风大讲堂、“清风‘家’话”故事分享会、红色经典家书诵读等活动搬到家风家训馆,大力营造有利于好家风培育、传承、弘扬的良好氛围。各镇街指导各村、社区利用家风家训馆深入开展革命先烈、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道德模范事迹学习宣传活动,以点带面、示范引领,督促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习身边榜样,使优良家风渗透到党员干部家庭生活中。
“我们村富裕以后,一些村民染上打牌、赌博等陋习,红白喜事相互攀比、大操大办。近年来,在纪委和妇联的指导下,我们村重新修订了乡规民约,完善了家风家训馆内容,利用传统家风家训加强对村民的教育,隆重表彰并大力宣传‘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村里的民风淳朴了,村民文明素质也提高啦!”渭滨区石鼓镇党家村支部书记柳玉萍高兴地说。渭滨区依托家风家训馆深化“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不仅督促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了讲纪律、守规矩、倡廉洁、重家风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还带动了社风民风转变。
“德润三秦”家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家风家训馆活动丰富多彩,已经成为群众茶余饭后休闲学习的好去处,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受到了良好教育,有效发挥了基层廉洁宣传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受到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