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德润宝鸡”家风建设活动 > 正文

我的家风故事:身教是最好的家风

时间:2021-06-03 10:41  来源: 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   作者:王刘勇   点击:

从我有记忆开始,家里一直种植瓜果蔬菜,这是当时家里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而我从小学开始,每逢暑假,不是在瓜棚看瓜,便是在市场买菜。

和同龄人比,我认“秤”比较早。当时没有电子秤,用的都是“杆秤”。记得暑假的一天,队上两个乡亲陆续来地里买南瓜,当时我才刚刚认秤不久,不是很老练。第一个乡亲摘的南瓜是9斤,但是我误看成了8斤,乡亲走了我才发现自己看错秤了,懊悔不已。恰好,这时又来了一个乡亲买瓜,他选了一个8斤的,为了弥补刚才的损失,我“灵机一动”,脱口而出:“9斤!”晚上父亲卖瓜回来,我洋洋得意的把自己“将功补过”的事讲给他听,本以为他会夸我,不料父亲二话没说,拽着我去地里摘了一个大南瓜直奔那个乡亲家,送瓜、道歉……回家路上,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手上的秤短了斤两能补回来,心里的秤短一次,便要亏欠一辈子。”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这件事也自此刻印在了我的心里。

和同龄人比,我认“钱”比较早。当时扫不了二维码,用的都是纸钞。因为家里每年都要集中卖两三个月的瓜果蔬菜,再精明的人,也难免大意收到假钞。久而久之,家里的假钞在一个铁盒子里装了厚厚一沓。初中时候,偶然间听同学说起他花假钞的经历,那种快感就像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让人蠢蠢欲动。一天,我偷偷从铁盒子里抽了一张十块的假钞,准备去放学路上一家老奶奶经营的商店“碰碰运气”。进了店里,我不敢多看她,眼神飘忽、耳朵发烫,一只手颤颤巍巍地递给她那张“十元”,小声说:“买根冰棍。”老奶奶一眼就识破了,但她并没有拆穿我,只是说了句“找不开”,我赶紧拿着“钱”灰溜溜地走了。回家后我嘟囔了几句,不料被父亲听到了。他气冲冲地端出了铁盒子,把里面所有假币连同我手上的那张一起塞进了灶坑,一把火烧了。他涨红着脸对我说:“留着这些假钞,是为了警醒我们别再上当,不是让我们拿去坑人!”父亲的举动深深触痛了我,让幼小的我感到无地自容。

父亲没念过多少书,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就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将善良、朴实、诚信、正直的品格传递给了我,用实际行动深深影响着我……如今,我也有了孩子,我会把身教胜于言传的家风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中共宝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宝鸡市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07501330号-2 
推荐使用IE7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024×768以上分辨率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