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小长假,我过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劳动节”。
5月1日一早我得到消息,宝鸡市被命名为“全国首批禁毒示范城市”。我与市禁毒支队联系了解到,凤翔区南指挥镇的社区矫正工作是我市禁毒工作的一个亮点,我就想去采访。我的丈夫二话没说,拿起车钥匙,打开手机导航,带着我直奔凤翔南指挥镇。
到了南指挥镇,我们找到社区康复中心,却见铁将军把门,因为联系不到采访对象,我感到有些失落。丈夫问我,还有线索吗?我想起还有宝鸡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吕剑人的革命故事还没来得及采访,必须去一趟凤县凤州镇,看一看两当兵变策源地。于是,我们又驱车直奔凤县。
这是20多年来我与丈夫节假日生活的缩影。
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几乎每个周末,在西安上班的丈夫都要专程回宝鸡陪我去做采访。有一次,丈夫陪我一起采访渭滨区高家镇枣园村的脱贫户王世民,当时车开到半山腰就上不去了,王世民开着蹦蹦车把我俩接到他放羊的山头。看到王世民为了给残疾的妻子治病,为了养活4个孩子,一个人照顾100多头山羊,还自学会了给羊看病、接生。我的丈夫深受感动,他说王世民很了不起,自己从脱贫户身上学到了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
我的丈夫是一位国企中层干部,他和我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近30年,他几乎没有休过公休假。孩子小的时候,都是我带孩子,我们一家三口几乎没有一起外出度过假。因为工作努力,成绩斐然,他曾经获得集团颁发的勋章一枚。
我们全家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学习。我和丈夫曾经都是党支部委员,所以我们经常要学习一些政治理论。单位给职工发的购书卡,丈夫用来购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故事》等书籍。孩子高中阶段,结合政治课学习,主动阅读了普通孩子觉得枯燥乏味的政策理论书籍,汲取了不少智慧和力量。在高考前夕,他作为考生代表,在全校师生面前宣誓,引用书中的一段话“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我的孩子随爸爸长期生活在西安,丈夫经常出差,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曾经获得过西安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读书后,孩子大一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还打电话让我们给他邮寄一些适合入党积极分子阅读的党史和党的理论书籍。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积极上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并以优异成绩保送本校研究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气质在润物无声的柴米油盐中延续传承。我们全家7口人,6个党员,我的母亲是《太白山本草志》的作者之一,退休多年,她仍然关注着中医药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我们家族的传统习惯是看书、看报,家庭成员在工作、学习上获得了成绩,全家人都会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
爱国爱家,勤勉上进,是我们家的家风。在年幼的时候,父母为我和丈夫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也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