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纪委、监察局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纪检监察工作、查办案件工作先进集体,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分别在中纪委、中组部会议和省、市党务公开推进会上介绍经验。全国反腐倡廉民调群众满意度名列全省4个抽检县第一。查办案件工作2011-2013年均名列全市第一,2014年同比增长68.4%,今年1-9月办案100件,同比增长270%。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该县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狠抓作风转变的结果,是领出好班子、带出好队伍、激发正能量的结果。
选好干部,强化培训,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没想到我能这么快走上领导岗位!”召公镇纪委副书记杨伟娟高兴地说道。该县大胆使用干部,在县委办、人大办等14个部门(人民团体)尚未设立纪检机构的党组织中,明确1名分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责人,创新落实了过渡性派驻机构全覆盖。建立纪检监察干部双向互评考核机制,每季度召开1次民主测评会,从德、能、勤、绩、廉5个方面相互打分评价,测评结果列入年终考核和提拔交流依据。3年来,公开选拔7名30岁以下优秀镇纪委副书记,为委局机关选调5名优秀干部, 10名镇纪委书记和11名派驻纪检组长提拔为正科级领导,10名纪检干部提拔为副科级领导,16名纪检干部转任到重要领导岗位。
“我镇在纪律审查工作线索收集中重视发挥纪委委员、普通群众的监督作用,加强与基层站所的联系……”在今年全县第三季度纪检监察例会上,法门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军作为纪律审查工作先进个人讲课。
该县创新干部培训方法,县纪委常委深入基层走访座谈,广泛收集纪检监察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培训专门针对这些问题安排相关业务能手深入讲解,由过去自上而下“灌输式”改为自下而上“需求订单式”。站在讲台上的不是专家教授,而是系统内的业务能手,不少干部直呼:这样“接地气”,更实用。
理清权力,践行承诺,倒逼干部规范高效履职
县纪委各室对职权项目逐一进行清理,共梳理7个方面的权力25项,自查权力运行风险点61个,制定防控措施63条,制作县纪委监察局机关权力运行流程图7张,县纪委常委会针对权力运行风险点研究制定出《纪检监察干部承诺书》。
“不平案抹案,不办关系案、人情案……”每年初,委局机关干部、各镇纪委书记、派驻部门纪检组长(纪委书记)都会签订《承诺书》。
“承诺后重在践诺,我们督促纪检监察干部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在监督执纪问责中不断考校自己的行为。”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卫兵孝介绍。
“张主任,平时你主抓作风检查,请你说一下我县《“为官不为”评价考核问责办法》中梳理出的几种“为官不为”的主要表现.....”在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周例会上,针对日常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一些党纪法规和制度要求,由县纪委常委提问、干部作答,已经成为必设的议程。
从2014年开始,全县纪检监察组织开展以“严格履职、规范用权”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设计了多种互相学习、互相监督的载体和方式,如此“考试”只是一个缩影。
近日,全县纪检监察干部齐聚一堂集中观看由中央纪委宣传部、干部监督室、网络中心联合制作的警示教育片《决不能背离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警示录》。县纪委要求,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对照《警示录》中反映出的问题现象,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自觉净化“朋友圈”和“社交圈”,坚持慎独慎微。
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坚决清理门户
“纪检监察干部由谁来监督呢?”今年7月,30名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热爱纪检监察工作、关心纪检监察干部的同志,被聘为扶风县纪检监察干部特邀监督员。
聘请特邀监督员参与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工作是借力防止纪检监察干部“灯下黑”的现实举措,特邀监督员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背后的“眼睛”,其监督内容主要是纪检监察干部执行反“四风”情况、遵守纪律审查工作规章制度情况等。
“再也不敢上班时间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了!”一名被查处的纪检监察干部表示。该县与友邻县(区)纪委联合,对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作风进行交叉暗访,携带录音录像设备及时取证,公开曝光。成立6个联合督查组,交叉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问题,从严追究党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落实“两个责任”不力导致出现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或对问题不及时报告、查处的,既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追究所在部门党委(组)负责人和纪委(纪检组)负责人责任。截止目前,已对履行监督责任不力、违反财经纪律的3名纪检监察干部给予党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