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其它 > 正文

市文广局:子承父志孝当先

时间:2018-09-30 16:49  来源:市文广局   作者:市文广局   点击:
  儒家典籍《孝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也。”大意是说,孝道这件事情,从孝顺父母开始,然后要上升到忠于君王和国家,最终达到成就事业,青史留名,让父母乃至家族荣耀的境界,这才是大孝。
  这句话又出现于史记“太史公自序”当中,然而他又是父亲司马谈对司马迁的临终教导,也算是给儿子留下的一条家训,不仅如此,这条家训还有一层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后人必须继承他托付的一件大事。太史公自序中讲到,司马迁的家族从上古时代开始就是史官家族,当时的史官并不是后来只管记录历史的史官,而是掌握了大量知识的精英阶层,这说明司马迁的家学渊源十分古老。但由于后来战乱变迁,这个家族一度衰落,到了春秋战国时,就逐渐失去了家学传统。到了司马谈这一代,他不仅要复兴家学还要以学问来成就一番事业。当了太史令的司马谈,要编写一部影响千古的史书。令人惋惜的是司马谈壮志未酬却病入膏肓,于是他要把未竟的事业交由儿子来完成,他深知此项事业极其艰难清苦,担心年轻的司马迁禁不住功名利禄的诱惑,再度放弃家学,让修史这件事成为遗憾。于是他引出《孝经》中的那段话训诫司马迁,人生的事业不是做大官,不是赚大钱,而是能影响千古,如果儿子能修成一部旷世史书那才是大孝。
  当时以司马迁的身份和才学做个时髦文人去博取荣华富贵完全没有难度,他还曾经一度担任过汉武帝的亲信随从。但他不敢也不能违背家父遗训,也不会有这样的念头,他自幼受父亲的教导,在心中渐渐有了成为接班人的理想。于是在38岁的年纪,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四年之后开始了祝史的浩大工程。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灾难和打击降临在司马迁身上,这打击和灾难来自于汉武帝。提起汉武帝,人们便想到雄才伟略,可惜这位帝王到了中后期也是昏聩腐败。这件事的起因是因为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在一次出征中孤军深入敌境,五千步兵对战匈奴三四万骑兵,激战数日,这支没有接应没有支援的孤军战到了弹尽粮绝,李陵自觉无脸面对朝廷,便投降了匈奴,就因为司马迁依照事实为李陵说话与众人唱反调,结果激怒了昏聩易怒的汉武帝,他把司马迁打入死牢,准备处死。司马迁是不怕死的,但他怕违背家父遗训,担心无法完成史书,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超越常人的勇敢决定,自请腐刑以苟活下去完成著史的使命。腐行是一种极为残酷的刑罚,是对身体直接的摧残,以司马迁的身份遭受这样的打击是多么的惨烈啊。死,很容易,苟活着,却万般困难。背负着巨大屈辱与痛苦的司马迁没有倒下,苦挨着残存的身体,在家父遗训的支撑下激励下,完成了旷世巨著《史记》。司马迁也达到了他人生大孝。相信司马谈家训中的精神,也会永远流传下去。
  

版权所有:中共宝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宝鸡市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07501330号-2 
推荐使用IE7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024×768以上分辨率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