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廉政文化 > 传统家规家训乡规民约 > 正文

耕读传家知书好礼的典范-----千阳县燕氏家族家规家风简介

时间:2015-11-16 09:52  来源:未知   作者:宝鸡纪检监察网   点击:
 
  燕伋(前541年—前476年),字思,孔子72贤人之一。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据燕氏家谱记载,燕伋一家三代同堂,是一个家道殷实、知书好礼的耕读传家之旺族。燕伋的父亲公滕一直仰慕孔子办学受徒,但因燕伋年幼,路途遥远,未能如愿,一直保持着半耕半读的生活。燕伋22岁那年赴鲁拜师孔子(相当于现在的出国留学),跟随孔子及同学南宫敬叔、仲由等人,周游列国,考察了周代的吏制和道德规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问礼”,“学礼”,传播儒家学说和齐鲁文化。5年后燕伋回到故里。过了8年耕读生涯,35岁时又去齐国,跟随孔子读书考察。因燕伋为人谦虚诚厚,很受孔子赏识,深得其亲传。40岁时学成返乡,在渔阳(今千阳县西关村裴家台)设馆教学。十八年间,其念念不忘恩师孔子,每日去塾坛崖顶遥望鲁国,为寄托思师情怀,每次用衣襟撮土垫足,引颈远眺,日积月累,便形成了高约十米,底径三十余米的土台---望鲁台。
          
 
  燕伋是西北大地上孔子唯一贤徒,开创了西秦设馆教学之先河",在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儒家学说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耕读传家、知书好礼成为燕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家规家风。世世代代的千阳人民受燕伋家风的影响,保持着知书好礼、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等家风良俗。至今在千阳众多的民间古迹堂屋及大门之上仍完整保存着“耕读传家” “知书好礼” 和“勤俭持家”等木匾,将燕伋家风世代流传。
 
 
  望鲁台山门
  燕伋筑台望鲁的做法空前绝后,为一人所筑,非官方所为,其心之诚、其志之坚、其举之奇,无人可比。他筑台主题明确,专为尊师拜孔,惟千阳仅有,距今2400多年,历史悠久,内涵深远,堪称“中华尊师第一台”。
 
 
  燕伋雕像及尊师祠
  现存的望鲁台设有教塾门、启文坛、思师亭、六棱碑、尊师祠、民俗宫、燕居宇等景观。这里是陶冶情操、润泽灵魂、激励后辈、育化学子的好地方。望鲁台,"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人文意蕴之丰、史学价值之大、震撼人心灵之深,在当代堪称我国之最!
 
 
 
 
  

版权所有:中共宝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宝鸡市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07501330号-2 
推荐使用IE7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024×768以上分辨率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