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家庭代代传承下来的做人与处事的规范与行为。好的家庭教育、长辈的言传身教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夸某个孩子说“这小孩子家风严,懂理势,有教养”,就是称赞他的家风优良,父母长辈对下一代的教育影响是积极正面和健康向上的。当有人评价“这孩子缺家教,没礼貌,上梁不正下梁歪”时,其实也是对其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责任缺失的一种批评。
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小时候在农村家庭长大,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差,但父母对我们姊妹几个的教育很严格。特别是母亲,一名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妇女,却能像中国千千万万普通家庭女性一样,上承长幼孝道,下传善念良风,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子女成人成才。可以说,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既是卑微而朴实的,也是崇高而伟大的。
孝敬长辈是我家最大的家教。记得小时候每次吃饭前,母亲总会让我先给父亲端饭,而且要双手递上,父亲不动筷子我们也不能吃。那时候,父亲经常下地劳动,常常会错过饭点,母亲做好饭后摆上桌,第一件事就是喊我先去地里叫父亲回来吃饭,并教育我要有吃饭规矩,一举一动要有理势,坐有坐相、吃有吃相,主动照顾好弟弟妹妹。
读小学的时候,爷爷还在世,父辈分家的时候,本来爷爷奶奶跟小叔婶子一块过,但叔婶一家常年在外,爷爷奶奶又和我们家同在一个大院里,所以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实际上就落在了母亲肩上。在那个年代,一年也很难吃上几顿肉,米饭也很少能吃到,但每次做了这种馋人的“改样”饭菜,母亲总会让我先给爷爷奶奶端一份过去。在我的印象里,爷爷奶奶和父亲母亲相处得一直都很和睦,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琐事拌过嘴。后来我常常想,他们或许不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大道理,但言传身教的家风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了祖辈父辈们为人处世的行为中。
“吃亏是福”是我家恪守的“传家宝”。母亲常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教育我不要和别人争抢东西,遇事多忍让,不要图一时口舌之快把人得罪了。
父亲平时少言寡语,我从来没见他和别人争吵过,而唯一的一次是和邻家因为“地盘”问题而相互争吵。我家的老旧宅地基规划不是很规整,听父亲说,爷爷那一辈和邻家相互关系和睦融洽,我们家院子大一点,当时一侧还没有盖房子,而邻居家祖上是后来才搬过来的,宅基地面积较窄。由于两家关系一直不错,于是对方翻修房子时,在对方请求下,爷爷做主口头约定先暂时让出大约一米宽的地方给邻居,我们用地的时候再还回来,邻居千恩万谢。没想到这件事给后辈埋下了矛盾的隐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陆续明朗,农村种养殖活动开始繁荣,我家因为前院盖个猪圈地方太小,就和邻居家同辈协商让出一些地方,结果人家不答应。父亲气不过,过去和邻居吵了几句,那时候爷爷已经去世,邻居家长辈也去世了,事情不了了之,父亲气得几天都没吃饭。母亲后来劝父亲:“算了,咱们猪圈盖小点,远亲不如近邻,再大的地方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争来争去有啥意思?”父亲听后便不再说什么。
这件事情过后,邻家大哥大嫂好像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起初见面也不怎么说话,但后来他们就隔三差五托人捎些吃的用的,在小小的我看来,这大概就是和好的表示吧,父母倒也以礼相待。又过了一段时间,两家关系慢慢就正常了。
厚道和善也是家庭好传统。在与大伯、叔叔他们还没分家前,在一个十几口人的大家庭里,母亲与妯娌之间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与邻里之间礼让有加,是村里公认的“老好人”。她常常教育我们“三句好话当钱使”,告诉我们不要与人争风头,时时处处要把自己看小,把别人看大,多念别人的好,多看别人的优点,不计较别人做的不对的地方,信佛的她总相信“好人有好报”,多做善事不会错,这些朴素而真挚的价值观一直影响着我后来的人生。
我从家庭收获的另一个馈赠是做人要品行端正。在刚能记事起,母亲便给我讲“狼来了”的故事,教育我不能撒谎,要把自己的名誉看的比啥都高,不能笑话别人,背后乱说是非等等,这些家庭“规矩”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从小便烙在我的思想印记里,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至今仍记得很小的时候的一件“糗事”:上世纪80年代初,看到小伙伴们有漂亮的护腕戴,羡慕不已的我偷拿家里两角钱去买,结果事情“败露”后,被母亲用笤帚狠狠的教训了一下午,这也是刻在我儿时记忆里唯一“劣迹”,如今仍感念于母亲用笤帚给我上的那一课,让我以后从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我常常想,没有哪一个母亲不疼爱孩子,笤帚打在我身上,一定疼在娘心上,也耿耿于自己的少不懂事。
如今,我也做了父亲,家庭社会角色的更迭让我深知家庭教育责任重大,时常也会将自己的对传统家风家教的认知讲给我的孩子听,教育他要传承好的品德行为,时常检点自己的行为,让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每个家庭都有家风,或好或坏。这种具有浓浓亲情色彩的“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美德在血浓于水的家庭观念的积淀与体现。家风彰显出华夏民族的家国情怀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智慧”。愿我们每个人都传承好家风,弘扬新风尚,汇集正能量,让好的家风代代传承下去。
(太白县供电分公司 韩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