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诫勉谈话对我触动很大,工作中确实有不严不实不细问题。我将深刻汲取教训,以更加扎实作风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绝不辜负组织期望......”陈仓区某镇副镇长因工作履职不到位受到组织诫勉谈话后如是说。
像这样的“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是陈仓区纪委监委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强化监督,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筑牢党内监督第一道防线的一个缩影。
陈仓区纪委监委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将力量向日常监督倾斜,以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在党员干部心中架起“高压线”。从线索处置开始就坚持关口前移,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轻微违纪问题,综合考量问题发生的时间节点、性质类型、情节轻重和相关人员工作情况、一贯表现、认错态度等,早提醒、早警示、早纠正,充分发挥挺纪在前的“预警”作用。坚持运用第一种形态与重点工作任务紧密结合,紧紧把握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重要节点,针对疫情防控整改不力、脱贫攻坚工作中履职不力、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导向,开展“靶向监督”,变事后“治病”为事前“防病”,杜绝“小病养大”。
今年以来,该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332人次,其中“第一种形态”处理194人次,占比58.4%。
“让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干部红脸出汗,不是没事找茬,而是对干部最大的关爱、最好的保护。”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谈话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被约谈的干部能纠正错误,补齐短板,通过深入查找思想根源,严明工作责任,养成从严从实作风,推动制度执行。”
为防止“一谈了之”的情况,该区将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与“以案促改”有机结合,对相关单位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或监察建议书,倒逼责任单位及相关责任人直面自身不足,深查实改,防患未然,今年以来下发纪律检查建议书29份、监察建议书13份,达到“谈话一人、警示一片”的效果。
在运用“第一种形态”过程中,陈仓纪委监委坚持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真正落到实处,既直指问题、直戳“痛点”,督促整改落实,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干部纠正错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让监督执纪更“走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忠诚履职尽责,用好‘第一种形态’,抓实抓细日常监督,真正将纪律挺在前面。”陈仓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