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载简介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理学支脉关学的创始人,世称“横渠先生”。张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四句名言亘古不衰。温家宝总理在国外演讲及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次引用。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曾用张载先生“四为”寄语北大学生。
张载从小天资聪明,十四岁时就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边议九条》,陈述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后听从范仲淹建议,遍读儒学、佛学、道家之书,经过十多年的钻研,终于悟出了儒、佛、道互补,互相联系的道理,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关学。著《正蒙》,收录《西铭》、《东铭》。他先后出任祁州(今河北安国)司法参军、云岩(今陕西宜川境内)县令、著作佐郎、签书渭州(今甘肃平凉)军事判官等职。在做云岩县令时,办事认真,政令严明,处理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推行德政,重视道德教育,提倡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尤其是他为官一生,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深受百信爱戴。
二、张载祠简介
张载十五岁时居家眉县横渠大振谷口为父守陵,三十八岁中进士拜官。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张载辞去崇文院校书一职,回到眉县横渠,隐居于此,设馆讲学,著书立说,关学此时也已基本形成。张载清贫一生,清正廉洁,关学传家,千秋传颂,他去世后,其弟子及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其讲学之地崇寿院更名为横渠书院。元贞元年(1295年),张子祠奉诏兴建于横渠书院之上,为大儒张子特供之祠,原名先儒张子祠,也叫张横渠祠、张载祠。
大儒张载辞世后,其妻子郭氏传承家风,铭记张载教诲,带子张因婉拒朝廷门荫政策,回至河南娘家。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时任凤翔知府沈自彰仰慕关学,迎张载后裔回归关中,眉县槐芽镇西柿林村张载后裔在此地定居并繁衍至今,已有338年之久。
三、张载家规简介
张载不仅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而且在军事、医学、天文地理、宗法等方面多有建树。张载不仅完整地继承了《周礼》中的宗法思想,而且是他把中国传统宗法思想进一步完善和推广,首创了“谱牒”制度,把续写家谱、族谱、建立家族祠堂,融入了宗法体系。因之,从北宋开始,中国谱牒文化开始兴盛。张载认为:宗子之法不立,会使朝廷没有累代世臣可用,又使那些后来崛起于贫贱之中的卿相,其家不传。为了使世家大族代代相传,国家长治久安,就必须建立世族宗法制度,以此来维系家族的延续。张载首创的谱牒文化,对帮助后世认祖归宗,维系家族和社会团结和谐,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张载影响下,其弟子蓝田吕氏兄弟创立了乡约,这是我国第一部乡规民约,对关中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和传统家规家风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张载宗法族规从不同的方面,规定了宗人、宗族成员应该规避的言行,成为张氏宗族永久的戒规,而世代传承。张载后裔在谈到践行宗法族规时,强调以“二铭”(即《西铭》、《东铭》)传家,铭记“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做到“六有”,即: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张载关学精髓“四为”思想、“六有”准则以及有详细记载的张氏宗法族规十诫都是张载家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载家规文化不仅凝聚了张载关学思想文化精髓,更为关中地区百姓生产、生活行为准则提供了规范,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关中地区民俗的发展变化影响深远,尤其是“四为”思想,“六有”准则和开创万世太平的理想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张载家规全文
张载宗法、家规十戒
1、戒逐淫朋队伍 2、戒好鲜衣美食
3、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 4、戒滥饮狂歌
5、戒早眠晏起 6、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
7、戒喜行尖戳事 8、戒近暱(ni)婢子
9、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 10、戒多谗言习市语
注释:1、戒逐淫朋队伍。即:戒结拜社会下流人员不务正业,危害社会及公共安全。
2、戒好鲜衣美食。即:戒喜好吃喝玩乐,不顾家庭情况,穿着艳丽。
3、戒驰马试剑斗鸡走狗。即:戒喜好遛狗骑马比剑斗鸡,招摇过市,玩物丧志。
4、戒滥饮狂歌。即:戒喜好喝酒,逗留歌舞场所。
5、戒早眠晏起。即:戒睡得早起得晚,要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勤于读书学习。
6、戒依父兄势轻动打骂。即:戒依靠宗族,兄弟势力欺负人。
7、戒喜行尖戳事。即:戒不守法律规矩,带头闹事。
8、近䁥(ni)婢人。即:戒无主见,亲近素质低下无德之人。
9、戒气质高傲,不循足让。即:戒心冷气高,不懂礼仪,不尊重他人,不懂得谦让。
10、戒多谗言习市语。即:戒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虚伪不实之话,言市井之徒之语,不尊重他人。
“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译文:要探求天地真知,要为天下百姓谋求幸福,要继承古圣先贤的思想文化精髓,才能开创一个万世太平的和谐社会。
“六有”,即: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
译文:说话要有分寸,行动要有法度,白天要积极作为,晚上要有收获,休息时要注意保持涵养,一时一刻却不能放心外驰。
五、专家及后人观点
1、张载二十八代孙、博士后、副研究员,中国科技信息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张敏杭:作为横渠先生的后裔,他传承给我的不仅仅是哲学思想,先生所说的“言有、教动有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四为”“六有”这些思想对我的生活态度,治学态度以及人生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通过我父辈们的言传身教,传承给了我,也将通过我们的一言一行,继续传承给下一代。)
2、宝鸡市文理学院横渠书院院长、教授张博:张载关学作为影响中国近千年的思想流派,他的影响是深远的,最典型的体现就是横渠四句和张载家族常常被提及的族规,如果说横渠四句为中华民族的价值方向,人生理想提供了一种借鉴,那么张氏族规则为基层社会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种准则,这十条戒规也反映了张载及家族的一种文化信念。
3、眉县传统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眉县政协原主席卢文远:张载及其父亲张迪、兄弟张戬都是进士出身。张戬深受兄长的熏陶,二十四岁高中进士,先后在云实、普润等地任县令,广施德政,躬行礼仪。那么张戬的成长过程足以说明,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张载家风家训方面的教育思想,还体现在蓝田的吕氏家族,吕氏兄弟是张载的得意门生,在张载的影响和指导下,吕氏兄弟制定和实施了我国第一部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可以说《吕氏乡约》是“蓝田四吕”实践关学的典范之作,明代著名教育家冯从吾曾赞扬道,自《吕氏乡约》在关中推行以后,“关中风俗为之一变”,它对整个关中地区民俗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张载二十八代孙、中华张氏宗亲会会长张世敏:张载是咱们关中大儒,也是我的老祖先,先祖教诲世代传承,他的“六有”“四为”对我的宗族后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年春节,家族都会要求子孙背诵先祖教诲,四年级孩子背“四为”“六有”,四年级以上孩子让背《东铭》、《西铭》,再通过父辈们的言传身教以及孩子们的亲身实践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加深理解,传承先祖教诲。每年清明节在横渠老祖墓祭祖,都要选派几个人讲话,讲话主题就是如何传承家规,教育后代,谨遵先祖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