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在学习历史之中,可以得到怎样干事、怎样干成事的启迪。近日,在又一次观看大型廉政文化纪录片《廉鉴》的过程之中,我深深感受到“廉”对于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成长发展的重要性。能否做到“廉”,关系到立身立党立国之本。
“廉”字在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为:“堂之边曰廉。”可知“廉”的本义是指堂屋的侧边,堂屋的侧边有隅有棱、收敛、锋利,被称为“廉”。“廉”的本义约在西周和春秋时期,转化引申为清廉、方正、刚直、俭约、明察等含义,并明确运用在政治领域中。《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说:“廉者,政之本也。”《管子·牧民》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廉”的含义一致。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国家的衰败,是由于为政者的邪恶。为政者丧失道德,穷奢极欲终将失去民心。在武王克商的牧野之战中,周武王以数万将士战胜十几万之众的商纣王武装,一举推翻商的统治。是因为周武王政治清明、明德慎罚,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代表了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的心声;商纣王统治腐朽、横征暴敛、残暴不仁,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朝歌城下大批奴隶和战俘组成的商王武装临阵倒戈,反而成为灭商的主力。可见,国家政权的更迭往往是从执政者怠政荒政、纲纪废弛,私欲泛滥、忽视民生中开始的。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重视民生,以民为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取代商而兴起的西周,施政者吸取了商亡国的教训,对贪婪奢靡之害高度警觉,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周礼》详细记载了西周为巩固执政基础而建立的礼法制度。为了监管考察各级官员,在《周礼·天官·小宰》中提出了六条标准:“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在“善、能、敬、正、法、辩”这六个方面都以“廉”为首,突出体现了廉洁从政是西周对官员任职的第一要求。
《诗经·甘棠》中描述了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模范官员召公:“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今天,当我们站在岐山县“甘棠遗爱”勤廉教育基地这棵茂盛的甘棠树下时,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又看到了勤政爱民、廉政为民的召公正在解答化解人民的困苦疑惑,看到了在周公、召公共同治理下的西周处处国泰民安的一片繁荣景象,看到了在《礼记》中所呈现的小康社会。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给我们指出了怎样做人做事的答案。“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廉洁自律,做多大的官就会跌多大的跟头。古今中外,有多少纸醉金迷、贪污腐化,不顾国计民生的为政者最终被人民抛弃,在历史上遗臭万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廉者,无私也;无私者则无畏,无畏者则事成也。同样,一个慎终如始、慎微慎独的君子必将立身成仁、建功立业而流芳千载。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我们共产党人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为人民谋幸福的追求。党的百年奋斗重大历史成就和经验昭示我们:只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主动接受人民监督;只要坚持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在新的征程上,只要我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永葆清廉本色,我们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