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对村巡察巡审结合试点工作是提高对村巡察工作质量,推动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有力举措,今年以来,渭滨区委统筹整合“巡”的优势和“审”的手段,切实发挥政治巡察“探照灯”作用和经济审计“显微镜”作用,主动开展实践探索,形成“三五三”工作法,着力提升对村巡审结合试点工作质效。
巡前周密部署,强化巡审结合试点工作组织保障。区委及时成立对村巡察巡审结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并就做好试点工作做出批示,专题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3次。一是强化制度保障。区委巡察办联合区审计局共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组织机构、监督重点、工作安排和具体要求。二是强化信息保障。巡前征求审计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等7个部门对4个试点村有关问题。同时,收集省市区相关部门涉农工作政策法规和工作指引等相关文件44份,为巡审工作高标准开展提供坚强支撑。三是强化人员保障。建立巡审联动人才库,选优配强巡审工作力量,分别从审计、农业、社工部等部门抽调17名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干部编入巡审组,审计组组长担任巡审组副组长。
巡中扎实推进,确保巡审结合试点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同步动员部署。召开区委十五届第七轮巡察暨对村巡察巡审结合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将巡审结合试点工作与群众身边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打好问题整改硬仗等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明确巡审方式和监督重点,严明纪律要求,强调协作配合,确保工作实效。二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巡审人员开展“沙盘练兵”,深入研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省委巡视办下发的《对村巡察巡审结合试点工作相关规范性文件汇编》,重点围绕“审计赋能巡察”开展专题培训,邀请市委巡察办领导专题讲解《撰写巡审报告有关要求》、区农经办干部讲解《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有效提升巡审干部“战斗力”。三是精心跟进指导。区试点办全程跟踪指导,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工作提示,组织协调,细化阶段任务,研究解决巡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巡审工作重心不偏、方向不移。四是强化协同作战。巡审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内制度,明确人员分工,按照本次巡审结合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压茬推进。与区级相关部门认真审核省审计厅下发的疑点数据1478条487人,涉及金额216638元,为巡审组进一步发现重点问题做实支撑。五是推动立行立改。坚持边巡边查、立行立改,巡审组紧盯群众“急难愁盼”,推动解决立行立改事项7件,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巡审“温度”。
巡后总结分析,加强巡审结合试点工作成果运用。一是问题线索共同移交。持续开展“巡审联动为基层减负”小切口改革,探索巡审联动工作机制,区委巡察办与区审计局联合制定《渭滨区巡察监督与审计监督协调联动工作办法(试行)》,明确了联动对象、组织形式、贯通路径、协作流程等,建立纪巡审会商问题线索专题研判机制,为巡审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十五届区委第四轮巡察中,对神农镇党委及所辖12个村(社区)开展巡审联动试点,共发现108个问题,移交问题线索9个,立案6人,处分6人,其中对2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给予党内警告处分;第五轮巡察中,对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巡审联动试点,发现10个问题,移交问题线索2个,立案2件,处分6人,其中对1名正科级领导干部给予党内警告处分,并通过审计挖出“案中案”;本次对4个村巡审结合试点工作共发现问题52个,问题线索4个,目前已移交问题线索1个。二是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对发现的全局性、普遍性问题,发放《巡察建议书》2份,推动相关单位牵头开展专项整治。针对“村党组织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不足”问题,由农业农村局牵头,开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行动”;针对“村级财务制度执行不严”问题,由区农业农村局商财政局,开展村级财务规范化专项治理。三是整改成效量化评估。对发现的被巡察单位在贯彻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基层组织建设、作风纪律、财经纪律等方面突出问题,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集中整改,同时将整改内容纳入日常监督之中。集中整改结束后,开展巡察整改成效评估,推动巡审发现的问题得到彻底整改,促进巡审监督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渭滨区纪委监委巡察办 龚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