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宝鸡廉政 > 正文

【方志宝鸡 廉洁文化⑦】传承廉政文化 永葆廉洁本色——陇县方志人物中的廉洁文化故事

时间:2024-07-12 14:39  来源: 驻人大机关纪检组、市地志办、陇县地志办   作者:   点击:

陇县古称陇州,是秦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才俊辈出,曾成就过秦非子、秦襄公、秦文公等政治风云人物,也造就过明朝兵部侍郎阎仲宇、工部尚书李善和当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等。这些方志人物中,一心为公、公而忘私、崇廉拒腐、甘于奉献的模范人物皆而有之,他们对于传承和弘扬廉洁文化、赓续红色血脉、营造清正政治生态、推进清廉陇县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工部尚书李善

李善①(1442—1525),字宗元,陇县城关镇人,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授南京广西道监察御史,曾上书检举太监梁芳特违法。明孝宗弘治四年(1491),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巡视辽东时,查出韦太监放纵下属侵吞军饷,朝廷将有关官吏全部罢免,又上疏罢免了都督王铠、孙贵的官职。不久,升任河南按察司佥事,发现守信侯张鹤龄同族侄子,依仗权势欺压百姓,民怨鼎沸,将其侄流放边疆。张湫河(今山东省寿张县东北)和黄陵河先后决口,李善率领民众治水,因功改升湖广按察司佥事,李善又设计将自立帝号、攻陷城池的湖广参议何维擒获,使政局得以稳定。荆襄王景阳用邪道蛊惑民众,李善捕其首领,宽免协从,众皆归顺。十四至十七年(1501—1504)任山东按察司兵备和山西按察使。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任四川右布政使,派人宣谕朝廷恩德,使少数民族酋长先后归顺。武宗皇帝赏给李善大红锦衣1套,白金100两,升为南京都察右副御史。十五年(1520),又升任南京工部尚书,监修孝陵,竣工后因病乞归。嘉靖四年(1525),封为进阶光禄大夫。


明陇州同知王秉廉

王秉廉②,表字仕卿,湖南省安化县人。明正德元年(1506)充贡,选拔为陕西陇州同知,他博学多才,为官清廉正直,断案严格,办事准确无误,当地人称呼为王青天。王秉廉在陇州任职期间,官职不升不降,并非得不到升迁,而是他舍不得离开陇州人民。他在州衙附近佃耕10亩农田,每季单产都打破以往最高纪录。每年都要选最好之粮送缴地主,规规矩矩,不少缴一两,不拖欠一天。与当地乡亲关系密切,无话不谈,每每遇到乡亲遭劫难,必竭力救助,所以,他虽身为官员,并没有积蓄,长期保持不存钱粮不欠债。

陇州人民以他为榜样,人人勤劳,人人守法,民风纯正,真可谓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等他告老回乡以后,陇州百姓在州衙门之外立了一块“去思碑”。可惜这个碑后来不知去向,然后建秉廉祠以祀。生祠大门联曰:“秉公办事全身正;廉洁为官两袖清”。五十年以后,又有人撰书一联刻成碑镶嵌在生祠塑像两侧,此联嵌入其表字“仕卿”二字,联曰:“仕路亨通,廉官正步;卿云绚丽,黎庶仰头”。


当代马列著作翻译家张仲实

张仲实(1903—1987)③,原名张安人,笔名张任远、实普等,陕西省陇县城关镇店子村人,西府(宝鸡)最早党员,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马列主义著作翻译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产主义忠诚战士。他生前曾长期担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他一生坚持把理论翻译和研究工作与党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忠心耿耿地为革命事业工作,孜孜不倦地翻译、研究和出版马列主义理论著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党的理论建设呕心沥血,奋斗了60个春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张仲实革命的一生中,传颂着许多勤俭廉洁的故事。张仲实两岁时丧母,父亲长年在外打工,主要靠伯母抚养长大,1920年底,他高小毕业,因成绩优异被学校破格留校担任见习司书生,负责抄写课本等,每月工资约合1元钱,勉强维持生活,正是在这一段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新书报刊,接触了近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受到了“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立下了“实业报国”的宏愿;1926年,张仲实组织开展反对陕西军阀刘镇华运动,不久,刘镇华攻打西安、三原,抓捕革命者,张仲实也在通缉之列,刚刚完成甲种工业学校学业的张仲实不得不迅速离开三原,绕道山西、河南等地去了上海,寻找新的革命途径,出国前夕,同伴们忙着添购衣物和买路上食品,张仲实当时身上仅有9元钱,考虑到自己从没学过俄文,而赴苏学习革命理论离不开语言文字,于是毫不犹豫地掏8元6角买了本俄日辞典《路和大辞典》作为学习俄文之用,这部辞典后来就成了他学习俄语的最好老师;1926年10月10日,张仲实与其他同学约60多人一道,乔装打扮,乘停泊在上海黄浦江中的苏联货轮离开上海,奔赴苏联,先是在海浪中航行7天,到达苏联远东的海参崴,海参崴当时气温已在零下七八度,他还穿着夏装,而外面寒风凛冽,冻得他几乎下不了船,幸而来接的国际东方部工作人员借给他一件外套,才上了岸,然后又用约10天左右时间到达莫斯科。1954年,张仲实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参与翻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的组织领导和审稿工作,期间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甘于奉献,抱病写成了通俗简要的《马克思恩格斯传略》和《列宁传略》等书。


中共陇县县委书记刘增才

刘增才(1919—1995)④,陕西佳县兴隆寺乡人,1942年4月参加革命,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2月,调任陇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1年任陇县县长,1965年任陇县县委书记至1973年9月,在陇县工作了14年多,是解放以来任陇县县级主要领导工作时间最长的领导干部之一。

在任期间,刘增才正直廉洁、一身正气,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严格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从没有任何非份要求和特殊享受,也没有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或挟嫌打击报复,真可谓清清白做官、勤勤恳恳工作,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由于他身正行端,工作中敢于坚持原则,勇于同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作斗争,培养造就了一批思想正、作风硬、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干实事的党员干部队伍。

他十几年如一日,始终抓住水利水保造林绿化这个农业基本建设工程不放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973年10月,调任宝鸡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建委主任、纪委副书记等职。1983年3月离休,1995年去世。

以廉为镜正己身,以史为鉴颂清风。“国有史,州有志”,地方志作为一方之全史,自古多有官宦、忠节、贤良、吏员、直臣、治行等篇章记述,多有清廉刚直、廉洁自爱的清官或兴利除弊、救济赈灾造福地方的能吏事迹,他们的廉政文化思想,营造了当时清正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作为方志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挖掘地方志廉洁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洁文化活动,促进地方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见贤思齐、持续深化清廉宝鸡建设、营造崇尚廉洁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注释:

①李善:摘自1993年12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陇县志》885页。

②王秉廉:见清康熙五十二年罗彰彝纂修的《陇州志》卷之四“管师志”秩官216页。

③张仲实:见2016年4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陇县历史(1939——1978)》7页。

④ 刘增才:见2015年11月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陇县志》888页。

版权所有:中共宝鸡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宝鸡市监察委员会  陕ICP备07501330号-2 
推荐使用IE7以上版本浏览器及1024×768以上分辨率

陕公网安备 61030002000117号